信号与系统--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

在学习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时,我会把它想象成一个探索“魔法盒子”的过程,这个盒子就是我们的连续系统。

输入 (Input):我们往盒子里放的东西,在信号里叫激励信号 `x(t)`。

输出 (Output): 盒子处理后吐出来的东西,叫响应信号 `y(t)`。

时域分析 (Time-Domain Analysis):我们不打开盒子看内部结构,而是通过观察在不同时间点,我们放进去什么,以及得到了什么,来推断这个盒子的特性和工作规律。

     知识点一:描述系统的语言——线性常系数微分方程 

     现实世界中大量的物理系统(比如电路、机械减震系统)都可以用微分方程来描述。这是我们在时域分析中最根本的数学模型。核心思想:微分方程描述了输出信号 `y(t)` 及其各阶导数与输入信号 `x(t)` 及其各阶导数之间的关系。通用形式: `a_n * y^(n)(t) + ... + a_1 * y'(t) + a_0 * y(t) = b_m * x^(m)(t) + ... + b_1 * x'(t) + b_0 * x(t)` 

     通俗理解:这个方程就是这个“魔法盒子”的说明书。 左边是关于输出的,右边是关于输入的。 `a` 和 `b` 都是常数,意味着这个盒子的特性是固定不变的(时不变系统)。方程是线性的,意味着盒子满足叠加原理(线性系统)。

     求解微分方程得到的全响应 `y(t)` 分为两部分:

1. 齐次解 (Homogeneous Solution) `y_h(t)`:也叫零输入响应。

       含义:在不给任何输入(`x(t) = 0`) 的情况下,仅由系统内部的初始状态(比如电容里存的电荷)所产生的响应。

比喻:你轻轻地推一下秋千(给了个初始状态),然后松手,秋千会自己晃动一段时间。这个自己晃动的模式就是齐次解,它只取决于秋千本身的特性(绳长、重量)。

2. 特解 (Particular Solution) `y_p(t)`:也叫零状态响应。

含义:在系统内部初始状态为零的情况下,完全由外部输入信号 `x(t)`驱动所产生的响应。

比喻:你持续地、有规律地推一个静止的秋千。秋千的摆动模式会最终跟随你推的节奏。这个被你“逼”出来的运动模式就是特解。 

     全解 = 齐次解 + 特解。一个系统的总响应,既有它“天生”的特性,也有被外部“强迫”的特性。

     知识点二:两个最最基本的“工具”信号 

      为了方便地分析系统,我们需要两个像“尺子”和“榔头”一样的标准工具。

1. 单位阶跃信号 (Unit Step Signal) `u(t)`   

样子:在 `t=0` 之前,值是0;在 `t=0` 及之后,值是1。

物理意义:就像一个开关,在 `t=0` 时刻“啪”地一下合上,并一直保持。  

作用:用来描述一个信号是从何时开始的,或者给系统一个“持续稳定”的输入,看它如何反应(这被称为阶跃响应)。

2.  单位冲激信号 (Unit Impulse Signal) `δ(t)`    

样子:一个非常理想化的信号。它只在 `t=0` 的一瞬间有值,这个值无穷大,但它和时间轴围成的面积恰好为1。在其他任何时间点,它的值都是0。  

物理意义:可以想象成一次强度为1的、瞬时的敲击。比如用小锤子在 `t=0` 时刻极快地敲一下桌面。

最重要的两个特性:

取样特性:`f(t) * δ(t-t₀) = f(t₀) * δ(t-t₀)`。冲激信号就像一个“采样器”,当它和一个普通信号 `f(t)` 相乘时,能把 `f(t)` 在 `t₀` 时刻的值 `f(t₀)` 给“筛”出来。      

积分特性:`∫f(t)δ(t-t₀)dt = f(t₀)`。在整个时间轴上积分,就直接得到了 `f(t₀)` 这个数值。

知识点三:系统的“身份证”——冲激响应 h(t)

这是时域分析中最最核心的概念。

定义:当一个系统处于零状态(内部没有初始能量)时,给它一个单位冲激信号 `δ(t)`作为输入,系统所产生的输出,就叫做单位冲激响应 (Impulse Response),记为 `h(t)`。        

为什么重要?

`h(t)` 是一个系统的唯一身份标识。就像人的指纹一样,不同的系统有不同的 `h(t)`。  `h(t)` 完全描述了系统的时域特性。知道了 `h(t)`,你就知道了这个系统的一切。

比喻:你想知道一口钟的音色如何。最好的办法就是用标准的小锤子(`δ(t)`)敲它一下,然后记录下它发出的声音随时间衰减的整个过程。这个记录下来的声音就是这口钟的冲激响应 `h(t)`。通过分析这个声音,你就能知道钟的材质、大小、形状等所有信息。

知识点四:核心运算——卷积 (Convolution)

现在我们有了系统的“身份证” `h(t)`,那么问题来了:如果输入不是标准的“小锤子” `δ(t)`,而是任意一个复杂的信号 `x(t)`,输出 `y(t)` 会是什么样呢?

卷积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终极工具。

卷积的本质思想——分解与叠加:

1. 分解输入:根据冲激信号的取样特性,我们可以把任何一个复杂的输入信号 `x(t)`,看作是无数个强度不同、在不同时间点发生的冲激信号的集合。  `x(t)` 在 `τ` 时刻的值是 `x(τ)`,我们可以把它看成一个强度为 `x(τ)` 的冲激 `x(τ)δ(t-τ)`。

2. 利用线性时不变性:我们已经知道了系统对一个标准冲激 `δ(t)` 的响应是 `h(t)`。 因为系统是时不变的,所以对一个在 `τ` 时刻发生的冲激 `δ(t-τ)`,响应就是 `h(t-τ)`。 因为系统是线性的,所以对一个强度为 `x(τ)` 的冲激 `x(τ)δ(t-τ)`,响应就是 `x(τ)h(t-τ)`。

3. 叠加输出:把所有这些微小的冲激所产生的响应全部加起来(积分),就得到了系统对复杂信号 `x(t)` 的总响应 `y(t)`。

卷积公式: `y(t) = x(t) * h(t) = ∫ x(τ)h(t-τ) dτ` (积分区间是负无穷到正无穷) *是卷积运算符。通俗解释:输出 `y(t)` 等于输入 `x(t)` 和系统的冲激响应 `h(t)` 的卷积。

结论:只要你知道了系统的冲激响应 `h(t)`,你就可以通过卷积,计算出它对任何输入信号 `x(t)` 的响应 `y(t)`!

知识点五:系统的基本性质判断

通过分析系统的“身份证” `h(t)`,我们可以判断系统的几个重要属性:

1. 因果性 (Causality

含义:输出不会比输入提前出现。也就是说,`t` 时刻的输出只取决于 `t` 时刻及之前的输入。

判断:对于 `t < 0`,必须有 `h(t) = 0`。

比喻:你不可能在敲钟之前就听到钟声。所以钟声 `h(t)` 必须在 `t=0` 之后才开始。

2. 稳定性 (Stability - BIBO)

       含义:有界输入,有界输出 (Bounded-Input, Bounded-Output)。只要你输入的信号幅值是有限的,那么输出信号的幅值也必须是有限的,不会增长到无穷大。

       判断:系统的冲激响应 `h(t)` 必须是绝对可积的,即 `∫|h(t)|dt < ∞`。

       比喻:一个设计稳定的桥梁,只要上去的车不是无限重(有界输入),桥梁的振动就不会无限大到塌掉(有界输出)。



原文链接:,转发请注明来源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