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号与系统--通信系统

引言:音乐会面临的挑战

想象一下,山谷的这边有一个交响乐队(信息源),他们演奏的优美音乐就是我们要传输的基带信号 `m(t)`(Message Signal)。山谷的那边有无数翘首以盼的听众(接收端)。

挑战: 1. “嗓门”不够大:乐队直接演奏的声音(基带信号)能量很低,频率也很低(比如20Hz-20kHz),根本无法自然地传过遥远的山谷。

2. “频道”会冲突:如果山谷里还有另一支摇滚乐队也在同时演出,两边的听众听到的就会是混乱的噪音,无法分辨。通信系统的核心任务:就是设计一套系统,能把这边的音乐高效、清晰、无干扰地传递到山谷另一边。

核心知识一:调制 (Modulation) —— 把音乐“绑”在火箭上

为了让音乐能飞跃山谷,我们需要一个强大的运载工具。这个工具就是载波信号 (Carrier Signal),它通常是一个非常高频率的正弦波 `c(t) = A_c * cos(ω_c*t)`。载波的特点:频率高(`ω_c` 很大),能量强,非常适合在空间中远距离传播。

比喻:载波就像一枚大推力火箭。它本身没有携带任何有用的信息,只是一个能量十足的“运输工具”。

调制 (Modulation):就是把我们的音乐(基带信号 `m(t)`)以某种方式“绑”到这枚火箭(载波 `c(t)`)上的过程。 两种最基本的“捆绑”方式:

1. 幅度调制 (Amplitude Modulation, AM)

如何“绑”?让火箭的推力(幅度)随着音乐的音量(`m(t)`的幅度)实时变化。

数学形式:`x(t) = [A_c + m(t)] * cos(ω_c*t)` (这是带直流偏置的标准AM) 或 `x(t) = m(t) * cos(ω_c*t)` (双边带抑制载波AM, DSB-SC)

比喻: 音乐响亮时,火箭的火焰就变得巨大;音乐轻柔时,火箭的火焰就相应减弱。火箭飞行的方向(频率 `ω_c`)保持不变,但它的亮度(幅度)完美地复刻了音乐的旋律起伏。

频域视角(这是关键!):我们知道,时域的乘法 `m(t) * cos(ω_c*t)`,在频域中意味着卷积。 `cos(ω_c*t)` 的频谱是两个分别位于 `+ω_c` 和 `-ω_c` 的冲激。所以,原始音乐的频谱 `M(jω)`(通常集中在 `ω=0` 附近),会被这次卷积完整地、对称地搬移到高频 `+ω_c` 和 `-ω_c` 的位置。

结论:AM调制成功地把一个低频信号(音乐),变成了一个适合远距离传播的高频带通信号。

2. 角度调制 (Angle Modulation) —— 频率调制(FM)与相位调制(PM)

如何“绑”?这次,我们保持火箭的推力(幅度)恒定,但让它的飞行方向(频率或相位)随着音乐的音量实时摆动。

数学形式:`x(t) = A_c * cos( θ(t) )`

频率调制 (FM):瞬时频率 `ω_i(t) = ω_c + k_f * m(t)`。音乐响亮时,火箭飞行频率变高;音乐轻柔时,频率变低。

相位调制 (PM):瞬时相位 `θ(t) = ω_c*t + k_p * m(t)`。

比喻:火箭的火焰亮度始终不变,但它在空中飞行的轨迹会根据音乐的旋律左右摇摆。 音乐响亮时,摇摆得更剧烈(频率变化大);音乐轻柔时,摇摆幅度小。

优点:因为幅度恒定,所以FM信号的抗噪声能力通常比AM更强。现实中的很多噪声(比如闪电)主要表现为幅度的突变。

频域视角:角度调制的频域分析比AM复杂得多,它不是简单的频谱搬移,而是会产生无穷多个边带,但其能量也主要集中在 `ω_c` 附近。

核心知识二:频分复用 (FDM) —— 山谷里的“空中高速公路”

现在我们解决了单个乐队的传输问题。但如果山谷里有多个乐队(古典、摇滚、爵士)想同时演出怎么办?

频分复用 (Frequency-Division Multiplexing, FDM) 就是解决方案。

核心思想:给每个乐队分配一个专属的、互不重叠的火箭频率(频道)。

操作流程:

1. 古典乐队的音乐 `m_1(t)`,被调制到载波 `ω_c1` 上(比如 98.7 MHz)。

2. 摇滚乐队的音乐 `m_2(t)`,被调制到载波 `ω_c2` 上(比如 101.1 MHz)。

3. 爵士乐队的音乐 `m_3(t)`,被调制到载波 `ω_c3` 上(比如 103.5 MHz)。

4. 所有这些已调制的、占据不同高频段的信号,可以直接相加,在同一媒介(空气)中传播而不会相互干扰。

比喻:FDM就像在山谷上空修建了一条多车道的“空中高速公路”。每支乐队的音乐都坐上了自己车道的卡车,在自己的频率车道上飞驰。虽然都在同一片天空下,但井然有序。 这就是我们收音机能收到不同电台的根本原理!

核心知识三:解调 (Demodulation) —— 从火箭上“解绑”音乐

音乐成功飞跃山谷后,听众(接收端)需要把音乐从火箭上“解绑”下来,恢复成原始的声波。这个过程就是解调。

同步解调 (Synchronous Demodulation),这是最核心的解调方式。

核心工具:本地振荡器 (Local Oscillator)。接收端需要一个能产生与发射端载波完全同频同相的信号 `cos(ω_c*t)`。

AM解调流程:

1. 接收到的信号 `x(t) = m(t) * cos(ω_c*t)`。

2. 将其乘以本地产生的载波: `w(t) = x(t) * cos(ω_c*t) = m(t) * cos^2(ω_c*t)`

3. 利用三角恒等式 `cos^2(α) = 0.5 * (1 + cos(2α))`: `w(t) = 0.5 * m(t) + 0.5 * m(t) * cos(2ω_c*t)`

频域视角(再次见证奇迹): `0.5 * m(t)`:这部分的频谱 `0.5 * M(jω)`,就是我们想要的、被搬回到零频附近的原始音乐频谱!

`0.5 * m(t) * cos(2ω_c*t)`:这部分的频谱被搬移到了两倍载波频率 `±2ω_c`的位置,离我们非常遥远。

4. 最后一步:低通滤波。用一个低通滤波器,就能轻松地把高频的“垃圾”成分滤掉,只保留下 `0.5 * m(t)`。

比喻:听众有一个“魔法调谐器”(本地振荡器),能精确地复制出古典乐队所用火箭的飞行频率 `ω_c1`。 当他们用这个调谐器对准天空时,只有古典乐队的信号会发生“共鸣”(解调),其频谱被搬回低频。其他乐队(摇滚、爵士)的信号因为频率不匹配,解调后会被搬到更高或更乱的频率上去。最后用一个“低音炮”(低通滤波器),就能只听见被恢复出来的古典乐,而听不见其他乐队的声音。


原文链接:,转发请注明来源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