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号与系统--Z变换

引言: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(DTFT)的局限

Z变换之前,我们分析无限长离散序列的主要工具是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 (DTFT)。 比喻:DTFT就像一个只能绕着地球赤道飞行的探测器。这个赤道,就是复平面上的单位圆(`|z|=1`)。DTFT的局限:

1. 无法处理“失控”的序列:如果一个序列是指数增长的(比如 `a^n * u[n]` 且 `|a|>1`),它会“飞出”大气层。DTFT的求和公式不收敛,无法分析这类不稳定序列。

2. 分析系统的“天性”不够直观:DTFT能告诉你系统对各种频率的稳定正弦序列的响应,但对于系统内在的、可能导致不稳定的瞬态模式,揭示得不够直接。Z变换的诞生,就是为了突破这些局限。它把我们的视野从“地球单位圆”这条轨道,扩展到了整个“复数星辰宇宙”。

核心知识一:从“地球轨道”到“星辰宇宙”—— Z平面

Z变换的核心思想,和拉普拉斯变换如出一辙,都是通过给探测器“加权”来扩展分析范围。DTFT的探测器:是纯粹的、等幅旋转的复指数 `e^(jωn)`。它只能在单位圆这条“轨道”上飞行。

Z变换的探测器:是一个更广义的、半径可变的复指数 `z^n`。这里的 `z` 是一个复变量,通常用极坐标表示:`z = r * e^(jω)` * `z^n = (r * e^(jω))^n = r^n * e^(jωn)` 这个新的探测器被赋予了“双重能力”:

1. `e^(jωn)` 部分:和DTFT一样,负责“旋转”,探测序列的频率成分(`ω`)。

2. `r^n` 部分:这是新增的“魔法”!它是一个实指数序列,负责“缩放”。如果 `r < 1`,它是一个衰减的包络。如果 `r > 1`,它是一个增长的包络。如果 `r = 1`,它就退化成了DTFT的探测器,回到了单位圆轨道。

Z平面 (The z-Plane):如果说DTFT的世界是单位圆这条一维的“环球轨道”,那么Z变换的世界就是一个由半径 `r` 和角度 `ω` 构成的二维复平面——“Z平面”。这是一个浩瀚的“星辰宇宙”。

单位圆 (`|z|=1`):就是我们原来熟悉的DTFT轨道。单位圆内部 (`|z|<1`):这是“引力强大”的区域。单位圆外部 (`|z|>1`):这是“不断膨胀”的区域。

Z变换的定义: `X(z) = ∑ x[n]z^(-n)` (从 n=-∞ 到 +∞)

比喻:它不再只是在单位圆轨道上,检查你的序列 `x[n]` 与各种频率 `ω` 的相似度。而是在整个Z平面宇宙中,检查你的序列 `x[n]` 与各种既旋转又缩放的“复合探测器 `z^n`”的相似度。

核心知识二:收敛域 (ROC) —— 你的“星际航行许可证”

这是Z变换独有且至关重要的概念,完全对应于拉普拉斯变换的ROC。定义:使Z变换求和收敛(结果不是无穷大)的 `z` 值的集合,在Z平面上构成一个区域。

为什么需要它?

对于一个不稳定的序列,比如 `x[n] = 2^n * u[n]`,它的能量是无限的,DTFT不存在。但是,我们可以用一个收缩得更快的探测器去“镇压”它!

 ∑ (2^n) * z^(-n) = ∑ (2/z)^n这是一个等比级数。要让它收敛,公比的绝对值必须小于1,即 `|2/z| < 1`,也就是 `|z| > 2`。所以,`x[n] = 2^n * u[n]` 的Z变换是存在的,但它的“航行许可证”——收敛域 (Region of Convergence, ROC)——是 Z平面上所有半径大于2的圆环区域。

比喻:`X(z)` 就像是你的星际飞船。ROC 就像是你的航行许可证,上面画着“允许在本星域内航行”。一个 `X(z)` 如果没有与之配对的ROC,就像一艘没有注册的“幽灵船”,身份不明。同样,不同的序列可能算出相同的 `X(z)` 表达式,但ROC不同,就代表了完全不同的时域序列。

核心知识三:极点与零点 —— 离散系统的“星图”

对于LTI离散系统,其系统函数 `H(z)`(即单位样值响应 `h[n]` 的Z变换)通常是一个有理分式。H(z) = N(z) / D(z)` 零点 (Zeros):使分子 `N(z) = 0` 的 `z` 值。

比喻:系统星图上的“虫洞”或“航行盲区”。在这些 `z` 值所代表的模式下,系统的响应为零。

极点 (Poles):使分母 `D(z) = 0` 的 `z` 值。

比喻:系统星图上的“恒星”或“引力源”。在这些 `z` 值所代表的模式下,系统的响应趋于无穷大。极点的位置,深刻地揭示了系统的内在天性!

工程示例:数字音频滤波器的设计

(如EQ均衡器)一个数字滤波器(比如你音乐播放器里的“重低音增强”),其背后就是一个离散LTI系统,由一个差分方程描述。

系统函数 `H(z)`:描述了滤波器的行为,它有自己的极点和零点。通过设计差分方程的系数,我们可以在Z平面上任意“摆放”这些极点和零点!

1. 低通滤波器(增强重低音):我们会把一个极点放在靠近单位圆上 `z=1`(对应零频率) 的位置。这个“恒星”的强大引力会“拱起”它附近的频率响应,使得低频信号被放大。同时,我们会把一个零点放在靠近 `z=-1` (对应最高频率) 的位置,这个“虫洞”会“吞噬”掉高频信号。

2. 高通滤波器(增强高音):操作正好相反。极点靠近 `z=-1`,零点靠近 `z=1`。

3. 带阻滤波器(消除特定噪音,如50Hz交流声):我们会在单位圆上,对应于50Hz的那个角度 `ω` 的位置,精确地放上一对共轭零点。这两个“虫洞”会完美地“吸掉”这个频率的噪声,而几乎不影响其他频率的音乐。

结论:通过在Z平面上策略性地布置极点和零点,我们就能像上帝一样,随心所欲地设计出具有任意滤波特性的数字系统!一个稳定、因果的离散系统,其所有的极点,必须全部位于Z平面的单位圆内部!

核心知识四:从差分方程到代数方程的“降维打击”

这同样是Z变换在工程计算中最强大的应用。

时域的延迟运算 `x[n-1]`<—Z变换—>频域的乘法 `z^(-1)`

效果:Z变换能将一个递归的、复杂的线性常系数差分方程,直接转化为一个简单的代数方程!

工程示例:金融模型的稳定性分析

一个简单的金融模型可以是:`y[n] = 1.05 * y[n-1] + x[n]` (每年5%复利,`x[n]`是当年投入)。

1. 对整个方程进行Z变换: `Y(z) = 1.05 * z^(-1)Y(z) + X(z)`

2. 求解系统函数 `H(z) = Y(z) / X(z)`: `Y(z) * (1 - 1.05 * z^(-1)) = X(z)` `H(z) = 1 / (1 - 1.05 * z^(-1))`

3. 分析极点:令分母为零,`1 - 1.05 * z^(-1) = 0`,解得极点 `z = 1.05`。

结论:这个系统的极点 `1.05` 位于单位圆的外部。因此,这是一个不稳定的系统!直观解释:这完全符合我们的认知。在复利模型中,即使你后来不再投入(`x[n]=0`),只要初始资金不为零,总资产 `y[n]` 也会因为利滚利而指数增长,永不停止。 这个简单的例子展示了Z变换的威力:它能让我们仅仅通过代数运算和分析极点位置,就深刻洞察一个递归系统(如滤波器、控制系统、金融模型)的长期稳定性行为。

 


原文链接:,转发请注明来源!